Ctrl+K

搜尋方式

一文不值

ㄧ ㄨㄣˊ ㄅㄨˋ ㄓˊ
  1. 比喻毫無價值。
    [例]這些東西在別人眼中雖一文不值,對他來說,卻是無價之寶。

[反]價值連城

一文不值

ㄧ ㄨㄣˊ ㄅㄨˋ ㄓˊ
  1. 比喻毫無價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幅畫雖好,可惜畫錯了,便一文不值。」也作「不值一錢」、「不值一文」、「一錢不值」。

一文不值

ㄧ ㄨㄣˊ ㄅㄨˋ ㄓˊ (變) ㄧˋ ㄨㄣˊ ㄅㄨˋ ㄓˊ

文,計算銅錢量詞。即「一錢不值」。見「一錢不值」條。01.明.畢魏《三報恩》第三三齣:「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幅畫雖好,可惜畫錯了,便一文不值。」

辨識

參考詞語:「一錢不值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錢不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錢不值」原作「不直一錢」,是指連一文錢也不值,而一文錢是古代幣值的最小單位,因此比喻沒有任何價值,出自《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史記》記載,西漢時的一位將官名叫灌夫,性格剛直,交遊廣闊,但對貴族表現出不屑的態度,時常與人起衝突。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熱之際,灌夫向田蚡敬酒。由於兩人過去有嫌隙,田蚡斷然拒絕,引起灌夫十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他咬耳朵講俏俏話!」經過這麼一鬧,原本就與他結怨的丞相更為憤怒上書彈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並與其家人一起論罪問斬。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書武帝替他說好話,卻因此受到牽連,被讒言所害,也遭來殺身之禍。後來「一錢不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毫無價值。「一錢不值」較早的書證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但則我們中國已被外洋看到一錢不值,所以他們犯了我們的法不能辦罪,我們百姓要傷了他個貓兒、狗兒,休想活命。」

書證

  1. 明.畢魏《三報恩》第三三齣:「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這幅畫雖好,可惜畫錯了,便一文不值。」

在其他地方搜尋「一文不值」

有提到「一文不值」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