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一毫不拔

ㄧ ㄏㄠˊ ㄅㄨˋ ㄅㄚˊ (變) ㄧˋ ㄏㄠˊ ㄅㄨˋ ㄅㄚˊ

猶「一毛不拔」。見「一毛不拔」條。01.宋.洪适《盤洲文集.卷二○.錢宗俊承信郎制》:「富者嗇財,一豪(毫)不拔。」

辨識

參考詞語:「一毛不拔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一毛不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墨子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嗇。

書證

  1. 宋.洪适《盤洲文集.卷二○.錢宗俊承信郎制》:「富者嗇財,一豪(毫)不拔。」

在其他地方搜尋「一毫不拔」

有提到「一毫不拔」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