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三令五申

ㄙㄢ ㄌㄧㄥˋ ㄨˇ ㄕㄣ
  1. 再三叮嚀告誡。
    [例]學校三令五申,不准學生抽煙。

三令五申

ㄙㄢ ㄌㄧㄥˋ ㄨˇ ㄕㄣ
  1. 再三叮嚀告誡。《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老殘遊記二編》第七回:「其比陽律加密之處,大概佛經上已經三令五申了。」

三令五申

ㄙㄢ ㄌㄧㄥˋ ㄨˇ ㄕㄣ

再三命令告誡語出《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孫武》。 耳提面命

用法

再三命令告誡。

用在「告誡教誨」的表述上。

例句

  1. 學校三令五申,不准學生抽菸。
  2. 學校三令五申禁止學生到那口池塘游泳,但就是有人不聽。
  3. 事發之前,我已三令五申,告誡大家,大家就是當耳邊風。
  4. 行政院三令五申,要切實制止公務員利用職務之便脅迫民眾。
  5. 為了民眾行的安全,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駕駛人於行車中使用手持電話。
  6. 縱然警方三令五申地要汽車駕駛人喝酒不開車,但有些民眾還是我行我素。
  7. 出發前老師曾經三令五申,遠足沿途要保持環境整潔,不可隨手亂丟垃圾。
  8.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地督促各學校,要設法減輕學生考試負擔,增加體育活動時間
  9. 這些歹徒,無論當局怎樣三令五申,照樣販賣毒品,警方恨不得將他們一網打盡,送法嚴辦

辨識

近義:耳提面命

反義:不言之教

參考詞語:「三申五令、五令三申

「三令五申」及「耳提面命」都有再三提醒的意思。 「三令五申」側重於命令、告誡;「耳提面命」側重於訓誡、教誨。

三令五申 耳提面命
○ ☓ 學校∼,不准學生抽菸。
☓ ○ 想當年離開家鄉時,父母曾∼,告誡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申,音ㄕㄣ。陳述、說明的意思。不可寫作「伸」。

典故說明

孫武是春秋著名的兵法家,本為齊國人,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將軍大敗楚國,威逼齊、晉,震驚諸侯。孫武著有兵法十三篇,主要內容為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孫子兵法》被後世尊為「兵經」。當時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了以後,雖然覺得孫武寫得不錯,但仍有點不信任,便問孫武:「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嗎?」孫武說:「當然可以。」吳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又問:「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讓孫武指揮她們。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讓她們每個人都手持長戟,然後發布命令,要她們依令而行。女兵們都說:「明白了。」孫武又抬出鈇鉞等刑具,設定刑罰,並再三向她們申戒,一定要澈底服從軍令。但是當孫武擊鼓發出號令,女兵們卻大笑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沒有依令行動。孫武便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是將官的過失;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卻仍不肯聽令,這就是隊長和士兵們的錯了。」於是孫武命令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本來只是好玩,沒想到孫武竟然真的要斬他的愛姬,嚇得連忙下令阻止,說:「我剛才只是想試試先生的能力,現在我已經知道先生真的很會帶兵,就請先生不要將我的愛姬斬首吧!」孫武卻回答:「我既然已經受命為將領,將領身在軍隊中,就無法完全聽從國君的命令。」仍舊斬了兩個隊長,以收儆戒之效。之後女兵們便完全聽從孫武的命令,不敢再當成兒戲了。「三令五申」是再三的命令告誡的意思,應是當時練兵常用術語,為後人所沿用。

書證

  1. 《孔叢子.問軍禮》:「三令五申既畢,遂禱戰,祈克于上帝,然後即敵。」
  2.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約束不明,申令不信,將之罪也。既以約束,三令五申,卒不卻行,士之過也。」
  3. 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4. 《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建平宣簡王宏》:「三令五申,以齊其心,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
  5. 宋.許顗《彥周詩話》:「暗嗚叱吒,化為佛聲,三令五申,易為佛名。」
  6. 《三國演義》第八三回:「次日,陸遜升帳喚諸將曰:『吾欽承王命,總督諸軍,昨已三令五申,令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令,何也?』」

在其他地方搜尋「三令五申」

有提到「三令五申」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