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不時之須

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
  1. 隨時的需要。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也作「不時之需」。

不時之須

ㄅㄨˋ ㄕˊ ㄓ ㄒㄩ

即「不時之需」。見「不時之需」條。01.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源)02.宋.陳亮〈送徐子才赴富陽序〉:「平時所以為民慮者甚周,緩急不時之須,亦為民計而已矣。」

辨識

參考詞語:「不時之需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時之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時之需原作「不時之須」,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後赤壁賦〉。北宋神宗朝,蘇軾遭人誣陷獲罪,被貶謫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在此期間,蘇軾常四處遊覽,曾兩次遊於城外的赤壁磯,並將此地喻為三國古戰場赤壁,借以興發思古之悠情,寫下傳頌千古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前赤壁賦〉寫於秋季,文中借肅颯之景抒發撫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賦〉作於冬季,文中則借滄桑景物抒發胸中悲涼之意。「不時之須」一語即見於〈後赤壁賦〉,文中描述:蘇軾與兩位好友在夜間漫步,舉頭見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興。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鮮魚可以下酒,蘇軾便興沖沖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說:「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意思是說: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讓你隨時取用。後來「不時之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隨時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質的〈論吏民劄子〉:「監司不卹郡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其中「監司」為宋代職官名,負責監察地方屬吏。這整句話的意思是:監司不知體恤地方,會隨時提出需求,並強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時因應,就會遭到糾舉彈劾。「不時之需」在此則指隨時提出讓人無法預料的需求。

書證

  1. 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源)
  2. 宋.陳亮〈送徐子才赴富陽序〉:「平時所以為民慮者甚周,緩急不時之須,亦為民計而已矣。」

在其他地方搜尋「不時之須」

有提到「不時之須」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