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不暇暖席

ㄅㄨˋ ㄒㄧㄚˊ ㄋㄨㄢˇ ㄒㄧˊ

猶「席不暇暖」。見「席不暇暖」條。01.明.李贄《焚書.卷一.書答.復鄧石陽》:「……獨孔子老在家耳。然終身周流,不暇暖席,則在家時亦無幾矣。」

辨識

參考詞語:「席不暇暖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席不暇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淮南子》為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其中思想駁雜,世以為雜家之代表。內〈脩務〉一篇以聖人之「有為」駁難道家之「無為」,並提及孔子、墨子為「有為」之例證。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別為儒家與墨家的創立者。孔子為宣揚儒家的仁義思想,周遊列國長達十三年,到六十八歲時才返回祖國魯國。墨子是戰國時代魯人,主張消弭戰爭,平等互愛,由於戰國時期各國之間大大小小的征戰不斷,墨子於是奔走四方,說服各國君王放棄戰爭。他們汲汲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書證

  1. 明.李贄《焚書.卷一.書答.復鄧石陽》:「……獨孔子老在家耳。然終身周流,不暇暖席,則在家時亦無幾矣。」

在其他地方搜尋「不暇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