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乘其不意

ㄔㄥˊ ㄑㄧˊ ㄅㄨˋ ㄧˋ
  1. 趁人不備,出於對方意料之外。《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異乘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傳》:「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也作「出其不意」。

乘其不意

ㄔㄥˊ ㄑㄧˊ ㄅㄨˋ ㄧˋ (變) ㄔㄥˊ ㄑㄧˊ ㄅㄨˊ ㄧˋ

乘,利用。「乘其不意」猶「出其不意」。見「出其不意」條。01.《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異乘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巡軍驚亂奔走追擊數十里,大破之。」02.《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列傳》:「太祖令敦率軍討之。山路艱險,人跡罕至。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

辨識

參考詞語:「出其不意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出其不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武是春秋時吳國大將,擅用兵法,助吳王闔閭成為霸主。他著有一本兵書,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即為著名的《孫子兵法》。該書〈計篇〉中有一段在討論用兵的要點,先直接點出用兵是項詭詐的行動,能打要裝作不能打,能用要裝作不能用;在近處要假裝離得很遠,在遠處也要裝作很近;對喜歡利益的敵人就去利誘他,對處於混亂的敵人就征服他;對有實力的敵人要有所防備,對強大的敵人要避而遠之;容易被激怒的敵人就去挑釁他,卑視我方的敵人就讓他們更自大;而對準備充分的敵人要使其疲勞,對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們。總之,就是要趁著敵人鬆懈、沒有防備之時攻擊,趁他們意想不到的時候出兵。兵法的奧妙,就是要應變制宜、看機行事,這是無法事先規定的。後來「出其不意」就被用來指趁人不備,出乎對方意料之外。

書證

  1. 《後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馮異》:「異乘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巡軍驚亂奔走,追擊數十里,大破之。」
  2. 《周書.卷二八.賀若敦列傳》:「太祖令敦率軍討之。山路艱險,人跡罕至。敦身先將士,攀木緣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

在其他地方搜尋「乘其不意」

有提到「乘其不意」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