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人浮於食

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ˊ
  1. 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語出《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後用以比喻人多事少。也作「人浮於事」。

人浮於食

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ˊ

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見「人浮於事」條。01.《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源)

辨識

參考詞語:「人浮於事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書證

  1. 《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源)

在其他地方搜尋「人浮於食」

有提到「人浮於食」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