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依人籬下

ㄧ ㄖㄣˊ ㄌㄧˊ ㄒㄧㄚˋ
  1. 寄居他人屋下生活。比喻依附他人而不能自立。如:「想起過去那段依人籬下的日子,頗有不堪回首之慨!」也作「寄人籬下」。

依人籬下

ㄧ ㄖㄣˊ ㄌㄧˊ ㄒㄧㄚˋ

猶「寄人籬下」。見「寄人籬下」條。01.《孽海花》第五回:「崙樵生性高傲,不願依人籬下。」

辨識

參考詞語:「寄人籬下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寄人籬下」原是指寄居在別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中被用來比喻作品因襲他人。內容記載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五短、外貌醜陋,但卻精神飽滿,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其字面義,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書證

  1. 《孽海花》第五回:「崙樵生性高傲,不願依人籬下。」

在其他地方搜尋「依人籬下」

有提到「依人籬下」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