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切齒咬牙

ㄑㄧㄝˋ ㄔˇ ㄧㄠˇ ㄧㄚˊ
  1. 形容非常憤怒怨恨。《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也作「咬牙切齒」。

切齒咬牙

ㄑㄧㄝˋ ㄔˇ ㄧㄠˇ ㄧㄚˊ

即「咬牙切齒」。見「咬牙切齒」條。01.《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02.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雜說》:「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

辨識

參考詞語:「咬牙切齒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咬牙切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切齒」的「」,音ㄑㄧㄝˋ,是「密合」、「咬緊」的意思,所以與「咬牙同義,因而組合成「咬牙切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樣子。較早的文獻只用「切齒」,《韓非子.守道》談論保全國家的方法。韓非子認為,如果國家能夠將法度確實建立,厚賞嚴刑,讓人民有所依循,那麼「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意思是說將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宮殿享受豪華的生活,沒有人會瞪著眼睛,咬緊牙齒,憤恨地想要傾覆他了。後來「切齒」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為「咬牙切齒」的成語,廣為後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書證

  1. 《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
  2. 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雜說》:「寧使見者聞者切齒咬牙,欲殺欲割,而終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

在其他地方搜尋「切齒咬牙」

有提到「切齒咬牙」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