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千軍萬馬

ㄑㄧㄢ ㄐㄩㄣ ㄨㄢˋ ㄇㄚˇ
  1. 形容兵馬眾多,軍隊聲勢浩大。
    [例]海中波濤洶湧,聲勢有如千軍萬馬在沙場上奔騰一般。

千軍萬馬

ㄑㄧㄢ ㄐㄩㄣ ㄨㄢˋ ㄇㄚˇ
  1. 兵馬眾多。比喻戰爭激烈,聲勢浩大。《官場現形記》第一二回:「及至到了跟前,竟像千軍萬馬一般,一沖沖了過來。」《文明小史》第五三回:「等到睡在枕上,山上泉水的聲響猶如千軍萬馬一般,良久良久方才入夢。」也作「千兵萬馬」、「萬馬千軍」。

千軍萬馬

ㄑㄧㄢ ㄐㄩㄣ ㄨㄢˋ ㄇㄚˇ

形容兵馬眾多,聲勢浩大。語本《梁書.卷三二.陳慶之列傳》。

用法

形容兵馬眾多,聲勢浩大。

用在「軍容壯盛」的表述上。

例句

  1. 敵方千軍萬馬壓陣我軍則嚴陣以待。
  2. 狂濤巨浪就像千軍萬馬,呼嘯奔騰而來。
  3. 岸邊波濤洶湧,聲勢有如千軍萬馬奔騰一般。
  4. 知識的力量勝過千軍萬馬,為政者萬萬不可小覷
  5. 龍捲風有千軍萬馬般的威力,掃過之處盡是滿目瘡痍。
  6. 大將軍率領著千軍萬馬衝鋒陷陣,一舉將敵人澈底殲滅。
  7. 強烈颱風以千軍萬馬之勢橫掃臺灣,造成農、漁業重大損失。
  8. 假使沒有紀律,儘管千軍萬馬,仍然是一盤散沙,不堪一擊。
  9. 她所演奏的這首〈十面埋伏〉,聽來真像有千軍萬馬互相廝殺
  10. 敵軍雖有千軍萬馬,然我軍眾志成城,因此得以創造出以寡克眾的奇蹟

辨識

近義:投鞭斷流旌旗蔽空

反義:兵微將寡單槍匹馬

參考詞語:「萬馬千軍、千兵萬馬

典故說明

「千軍萬馬」原作「千兵萬馬」。陳慶之是南朝梁的大將軍,數與北魏軍交戰,都獲得大勝,戰功彪炳。武帝大通初年,北魏國內情勢紊亂,北海王元顥來降,請求梁朝立他為魏主。梁武帝接納他,並派陳慶之護送元顥回到北魏。元顥到了渙水即位稱帝,並封陳慶之為鎮北將軍,征伐北魏的其他勢力,元顥順利成為北魏皇帝入都洛陽。陳慶之繼續掃蕩餘兵,節節勝利,名震一時。由於陳慶之的軍隊都穿著白袍,所向披靡,所以洛陽有首童謠傳唱著:「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意思是大將軍們不要自我煩擾,只要看見穿著白袍的軍隊,即使自己兵馬再多也避開為妙。後來「千軍萬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出現「千軍萬馬」的書證如《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後面一似千軍萬馬趕來,再也不敢回頭。」

書證

  1.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後面一似千軍萬馬趕來,再也不敢回頭。」
  2. 《水滸傳》第七回:「休說你這三二十個人直甚麼,便是千軍萬馬隊中,俺敢直殺的入去出來。」
  3. 《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尀耐這蠢物!便有千軍萬馬,怎地近得我!」
  4. 《醒世姻緣傳》第二○回:「徐大尹送到城外回來,恰好在門前經過,聽得裡面如千軍萬馬喧嚷,外面又擁集了幾萬的人,把轎都行動不得。」
  5. 《隋唐演義》第五六回:「使不得,那有未出閨門的黃花女兒,到千軍萬馬裡頭去覓活?」
  6. 《鏡花緣》第二一回:「正在難解難分,忽聽東邊山上,猶如千軍萬馬之聲,塵土飛空,山搖地動,密密層層,不知一群甚麼,狂奔而來。」

在其他地方搜尋「千軍萬馬」

有提到「千軍萬馬」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