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去邪歸正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1. 捨棄惡行,回歸正道。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三折:「哥哥你說的是壯士言,到京師見帝王,則要你去邪歸正為良將,治國安邦萬人講。」《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棄邪歸正」。

去邪歸正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01.《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元紹拜謝。」02.《西遊記》第一九回:「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十分喜悅。」

辨識

參考詞語:「改邪歸正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書證

  1. 《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元紹拜謝。」
  2. 《西遊記》第一九回:「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十分喜悅。」

在其他地方搜尋「去邪歸正」

有提到「去邪歸正」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