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四分五剖

ㄙˋ ㄈㄣ ㄨˇ ㄆㄡˇ

猶「四分五裂」。見「四分五裂」條。01.《漢書.卷八七下.揚雄傳》:「往者周罔解結,群鹿爭逸,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剖,並為戰國。」02.清.曾國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銘〉:「四分五剖,精銳星散。」

辨識

參考詞語:「四分五裂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四分五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敵國土易被分解割裂。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魏策一》。戰國時張儀在秦國任相國,受秦惠王重用,主張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打算讓六國背叛合縱之約以事秦。張儀到魏國遊說魏王,想讓魏國首先事秦,讓其他各國效法跟進。張儀告訴魏王說:「魏國土地縱橫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四周地勢平坦,暢通四方的諸侯國,又沒有名山大川的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馬飛馳,不用花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四分五裂」被用來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書證

  1. 《漢書.卷八七下.揚雄傳》:「往者周罔解結,群鹿爭逸,離為十二,合為六七,四分五剖,並為戰國。」
  2. 清.曾國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銘〉:「四分五剖,精銳星散。」

在其他地方搜尋「四分五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