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大惑不解

ㄉㄚ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
  1. 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瞭解。語本《莊子.天地》。
    [例]人生目的到底為何?大惑不解的人比比皆是。

大惑不解

ㄉㄚ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
  1. 十分糊塗、迷惑,不懂道理。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生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瞭解。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大惑不解

ㄉㄚ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

十分糊塗、迷惑,不懂道理。語本《莊子.天地》。後用「大惑不解」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了解。 百思不解

用法

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了解。

用在「苦惱困惑」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看你是大惑不解,居然不能體會人家對你的關心
  2. 他今天這種異常的舉動,連他的妻子都感到大惑不解。
  3. 他本來是個很冷靜的人,今天卻如此衝動,令人大惑不解。
  4. 使我大惑不解的是,他竟然改變一貫堅持立場,投靠了對方
  5. 像他這麼精明的人,竟會做出這樣糊塗的事,實在令人感到大惑不解。

辨識

近義:不可思議百思不解

反義:大徹大悟心領神會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頓開茅塞豁然貫通

「大惑不解」及「百思不解」都有對某事無法理解的意思。 「大惑不解」側重於心有迷惑而無法理解;「百思不解」側重於反覆思量仍無法理解。

大惑不解 百思不解
○ ☓ 我看你是∼,才無法體會出她對你的關心。
☓ ○ 這道數學題明明很簡單,我為什麼會∼,無法明白解題的關鍵呢?

典故說明

大惑」本指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在所引典源《莊子.天地》中提到,世界上有很多善於逢迎諂媚的人,卻不自認為在逢迎諂媚,如果有人指責他們在逢迎諂媚,他們反而會非常生氣;而與這些人一起同聲附和,卻不認為自己跟他們一樣是在阿諛奉承,這樣的人真是愚笨極了。因此莊子認為︰「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知道自己這樣做是愚昧的,那他還不算是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因為一個非常糊塗、迷惑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理解這是愚笨的行為。後來「大惑不解」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了解。

書證

  1. 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2. 宋.員興宗〈謝差遣啟〉:「誦言至止,念德在茲,如某小智自私,大惑不解。蓋當益堅而當益壯,懼輕招辱而輕招憂。」
  3. 清.黃宗義〈阿育王寺舍利記〉:「嗟乎!即舍利亦復何奇?而況於偽為者乎!彼沾沾其神異者,可謂大惑不解矣。」
  4. 《聊齋志異.卷五.土偶》:「女初不言;既而腹漸大,不能隱,陰以告母。母疑涉妄,然窺女無他,大惑不解。」

在其他地方搜尋「大惑不解」

有提到「大惑不解」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