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安於泰山

ㄢ ㄩˊ ㄊㄞˋ ㄕㄢ
  1. 如泰山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然穩固。「文獻異文作「」。《漢書.卷五一.枚乘傳》:「易於反掌,安於太山。」

安於泰山

ㄢ ㄩˊ ㄊㄞˋ ㄕㄢ

比泰山還安穩。見「安如泰山」條。01.唐.陳子昂〈諫政理書〉:「煬帝不悟,自以為天下安於泰山,方率百萬之師,而有事於遼東。」

辨識

參考詞語:「安如泰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安如泰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林》卷一所謂「坤之中孚」,是說筮卦時所得到的「本卦」為坤卦(䷼),由六個陰爻組成;而其「之卦」(也稱「變卦」、「動卦」)為中孚(䷼),由中央兩個陰爻與下上各兩個陽爻組成。陰爻象徵柔弱,陽爻代表剛強,所以坤卦顯得過於柔弱而易受傷害;但它變成中孚,柔弱的本體下下上上都受到雙重陽爻的護持,自然就「安如太山」,常享福喜,百害莫侵了。據《說文》,「」是「」的古文;後來被當成語使用,多作「安如泰山」,比喻人物處於十分安穩的狀態。另外漢朝枚乘的〈上書諫吳王〉中,也有「安於太山」一語。漢景帝時,枚乘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吳王心懷不軌,意圖反叛,枚乘不贊成,於是上書吳王,加以勸諫。在諫書中,枚乘提到:「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去做,那是比累積雞蛋還要危險,比登天還要艱難。如果能改變意圖,比翻轉手掌還容易,也能使您比泰山還穩固。」但劉濞執迷不悟,枚乘於是離開吳國。

書證

  1. 唐.陳子昂〈諫政理書〉:「煬帝不悟,自以為天下安於泰山,方率百萬之師,而有事於遼東。」

在其他地方搜尋「安於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