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寅支卯糧

ㄧㄣˊ ㄓ ㄇㄠˇ ㄌㄧㄤˊ
  1. 寅年就支用了卯年的食糧。比喻入不敷出,預支以後的用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八回:「我有差使時候,已是寅支卯糧的了;此刻沒了差使,才得幾個月,已經弄得百孔千瘡,背了一身虧累。」也作「寅吃卯糧」。

寅支卯糧

ㄧㄣˊ ㄓ ㄇㄠˇ ㄌㄧㄤˊ

即「寅吃卯糧」。見「寅吃卯糧」條。01.明.畢自嚴〈蠲錢糧疏〉:「大都民間止有此物力,寅支卯糧,則卯年之逋,勢也。」(源)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八回:「我有差使時候,已是寅支卯糧的了;此刻沒了差使,才得幾個月,已經弄得百孔千瘡,背了一身虧累。」

辨識

參考詞語:「寅吃卯糧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寅吃卯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寅吃卯糧原作「寅支卯糧」。在古代,就用「天干」和「地支」來記載時間。「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字。把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配合起來,就是六十個干支組合,如「甲子」、「乙丑」、「辛亥」,從古代沿用到今天。這裡面,十二個地支字常被用來紀年。「寅吃卯糧」的意思就是寅年就吃掉了後一年卯年的食糧。本來,一年有一年的收穫餘糧還可以儲存以備來年所需,所以正常的狀況是「寅吃寅糧」或「卯吃寅糧」才是。但是現在的情形是:不但當年糧食已吃盡,還連來年的糧食都預先吃掉了,這狀況正是入不敷出,所以只好預支以後用項的窘境。明代畢自嚴有一篇〈蠲錢糧疏〉,裡面說到因為政府不斷加重錢糧之賦,所以地方官員為應付上級需求,只有常向百姓搜括,民間物有限,寅年動支了卯年之糧,等到卯年,又繳不出稅來,就只好逃稅了,如此惡性循環,越欠越多,成為難以解決的嚴重問題。因此,畢自嚴上奏建議朝廷免除舊欠,以澈底解決此種困境。蠲,音ㄐㄩㄢ,免除的意思。這篇文章中就用了「寅支卯糧」一語。「寅吃卯糧」當是從這句成語演變出來

書證

  1. 明.畢自嚴〈蠲錢糧疏〉:「大都民間止有此物力,寅支卯糧,則卯年之逋,勢也。」(源)
  2.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八回:「我有差使的時候,已是寅支卯糧的了;此刻沒了差使,才得幾個月,已經弄得百孔千瘡,背了一身虧累。」

在其他地方搜尋「寅支卯糧」

有提到「寅支卯糧」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