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得寸進尺

ㄉㄜˊ ㄘㄨㄣˋ ㄐㄧㄣˋ ㄔˇ
  1. 比喻貪得無厭。
    [例]你得了好處就要知足,別想再得寸進尺了。

得寸進尺

ㄉㄜˊ ㄘㄨㄣˋ ㄐㄧㄣˋ ㄔˇ
  1. 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比喻貪得無厭。如:「你得了好處就要知足,別想再得寸進尺。」也作「得寸入尺」、「得寸思尺」。

得寸進尺

ㄉㄜˊ ㄘㄨㄣˋ ㄐㄧㄣˋ ㄔˇ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得到一尺就是一尺。指可掌握侵略所得的每一分土地。語本《戰國策.秦策三》。後用「得寸進尺」指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比喻貪得無厭。 得隴望蜀

用法

比喻貪得無厭。

用在「貪心不足」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種得寸進尺的人,不必對他客氣
  2. 你得了好處就要知足,別再得寸進尺了。
  3. 他這種人就是你對他好,他就會寸進尺。
  4. 珍惜你已擁有的,別再貪圖得寸進尺,否則會遭天譴。
  5. 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進尺,小心撐破肚皮!
  6. 我就知道你這一讓步對方一定會得寸進尺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7. 對方既然已經做出讓步,你們不要得寸進尺,再提出無理要求了。
  8. 一看到對方有了畏縮的表情,他不禁得寸進尺地往前踏了一步,繼續責罵對方。

辨識

近義:得隴望蜀貪得無厭

反義:寸進尺退、知足不辱知足常樂

參考詞語:「得寸覷尺、得寸思尺

典故說明

戰國末期,秦、韓、趙、魏、齊、楚、燕七雄爭霸,其中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其他六國,以統一天下。昭王三十六年,準備以穰侯領軍,越過韓、魏兩國而伐齊。但當時秦國的策士范雎以為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國的進攻,並向昭王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他說:「現在齊國勢力算是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軍隊必須要經過韓、魏兩國,這就已經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過少,難以取勝;出兵過多,又有傷國力。即使打勝了,齊國的土地必須越過韓、魏兩國才能到達,距離如此遙遠,根本也很難守住,所以不如採『遠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都將穩穩當當地為大王您所擁有,就能逐漸統一天下了。若捨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遙遠的國家,那不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嗎?」秦昭王聽了以後,便採用范雎的策略,積極向東侵略,果然在許多戰役中取得勝利,迫使另一強國楚國數度遷都,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基礎。在范雎勸諫秦王的話中有「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後來「得寸進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語義有所差異,指的是為得到一些利益,即想進而獲得更多利益,用來比喻貪得無厭。

書證

  1.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二.彭尚書奏摺》:「(彭玉麟奏折云)泰西各國,乃得乘隙竄入,要挾百端,請求萬億……得寸進尺,得尺進丈,至於今日,氣焰益張。」

在其他地方搜尋「得寸進尺」

有提到「得寸進尺」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