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怨聲載道

ㄩㄢˋ ㄕㄥ ㄗㄞˋ ㄉㄠˋ
  1. 到處充滿了怨恨聲音。形容群眾普遍怨恨、不滿
    [例]施行新制度前應先做好評估考量,以免民眾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怨聲載道

ㄩㄢˋ ㄕㄥ ㄗㄞˋ ㄉㄠˋ
  1. 到處充滿了怨恨聲音形容群眾普遍怨恨、不滿。《紅樓夢》第五六回:「那時裡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禮。」《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把帳一一的七折八扣算了,不管那些人叫苦連天,怨聲載道,就同了顧舉人出京。」也作「怨聲滿道」。

怨聲載道

ㄩㄢˋ ㄕㄥ ㄗㄞˋ ㄉㄠˋ

道路上到處充滿了埋怨的聲音。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語本《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用法

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用在「民怨四起」的表述上。

例句

  1. 股票指數一直跌,投資人怨聲載道。
  2. 同樣是當官,有的人譽滿口碑,有的人則怨聲載道。
  3. 對這件事,政府的政策搖擺不定,難怪民眾怨聲載道 。
  4. 你們不要怨聲載道了,要知道領導階層已盡力而為了。
  5. 這種毫無預警的減薪作法,當然會引起同仁怨聲載道 。
  6. 這個政策完全不顧民情,以致民眾怨聲載道,乃是預料之中。
  7. 這裡的排水工程一直沒有做好,所以每雨必淹,居民怨聲載道。
  8. 許多政策剛推動時難免會怨聲載道,但只要是對的,最後民眾都會接受。
  9. 這條馬路挖挖補補數個月,當地居民怨聲載道,非常不滿牛步化的施工單位。
  10. 自從實施新的打卡制度之後,所有人都怨聲載道,總經理只好下令恢復舊制。
  11. 這條街一到黃昏,攤販都擺到路中央來,人車經過時非常不便,以致大家都怨聲載道。

辨識

近義:天怒人怨民怨沸騰

反義:有口皆碑頌聲載道歌功頌德

參考詞語:「怨聲滿道、怨聲盈路、怨聲載路、怨囂載道、載塗怨讟

典故說明

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候,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書證

  1. 《宋史.卷四四五. 文苑列傳.葉夢得》:「時旁郡糾民輸鏹就糴京師,怨聲載道,獨潁昌賴夢得得免。」
  2. 《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牛山堂》:「民間怨聲載道,天變迭興。」
  3. 《紅樓夢》第五六回:「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裡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4.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偏偏連日大雨不止,鬧得招商局碼頭,泥深沒踝。只這一下子,便鬧到怨聲載道。以後招商船也不肯裝運了,這才罷休。」
  5. 《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兼之強拏剝運,捶撻交加,怨聲載道,不僅失風之虞也。」

在其他地方搜尋「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