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惡勞樂佚

ㄨˋ ㄌㄠˊ ㄌㄜˋ ㄧˋ

猶「好逸惡勞」。見「好逸惡勞」條。01.《韓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

辨識

參考詞語:「好逸惡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郭玉》:「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彊,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書證

  1. 《韓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

在其他地方搜尋「惡勞樂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