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感極涕零

ㄍㄢˇ ㄐㄧˊ ㄊㄧˋ ㄌㄧㄥˊ

極,極至、到極點。「感極涕零」猶「感激涕零」。見「感激涕零」條。01.宋.黃庭堅〈謝黔州安置表〉:「顧茲未死之年,皆是再生之日,罪深責薄,感極涕零。」

辨識

參考詞語:「感激涕零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藩鎮割據,盛唐繁華氣象已不復存在。憲宗即位後,在邊疆形勢趨緩,國力較為豐厚下,開始展開削藩的戰爭。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愬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藩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感激得涕淚俱下。後來「感激涕零」這句成語,就從文中「相與感激皆涕零」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感謝。

書證

  1. 宋.黃庭堅〈謝黔州安置表〉:「顧茲未死之年,皆是再生之日,罪深責薄,感極涕零。」

在其他地方搜尋「感極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