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應答如流

ㄧ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ㄌㄧㄡˊ
  1. 形容才思敏捷,答話流水般順暢。《舊五代史.卷九一.晉書.鄭琮傳》:「戎伍之事,一睹不忘,凡所詰問,應答如流,故所在知名。」《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也作「對答如流」、「應對如流」。

應答如流

ㄧㄥˋ ㄉㄚˊ ㄖㄨˊ ㄌㄧㄡˊ

猶「應對如流」。見「應對如流」條。01.《後漢書》逸文:「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源)02.《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

辨識

參考詞語:「應對如流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書證

  1. 《後漢書》逸文:「後與膺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源)
  2. 《隋唐演義》第八三回:「子儀應答如流,李白愈加敬愛。」

在其他地方搜尋「應答如流」

有提到「應答如流」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