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打草蛇驚

ㄉㄚˇ ㄘㄠˇ ㄕㄜˊ ㄐㄧㄥ

猶「打草驚蛇」。見「打草驚蛇」條。01.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蛇)驚。』」(源)02.宋.朱熹〈答黃仁卿書〉:「所示劄子,語簡意足,李倉必須留意;但恐見黃商伯狼狽後,打草蛇驚,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03.《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禪師》:「問:『四眾圍繞,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辨識

參考詞語:「打草驚蛇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書證

  1.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蛇)驚。』」(源)
  2. 宋.朱熹〈答黃仁卿書〉:「所示劄子,語簡意足,李倉必須留意;但恐見黃商伯狼狽後,打草驚蛇,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3. 《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汝州首山省念禪師》:「問:『四眾圍繞,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在其他地方搜尋「打草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