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按軍不動

ㄢˋ ㄐㄩㄣ ㄅㄨˋ ㄉㄨㄥˋ (變) ㄢˋ ㄐㄩㄣ ㄅㄨˊ ㄉㄨㄥˋ

即「按兵不動」。見「按兵不動」條。01.宋.蘇軾〈張文定公墓志銘〉:「公即料簡將士聲言出塞,實按軍不動。」

辨識

參考詞語:「按兵不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書證

  1. 宋.蘇軾〈張文定公墓志銘〉:「公即料簡將士,聲言出塞,實按軍不動。」

在其他地方搜尋「按軍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