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排山倒海

ㄆㄞ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
  1. 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例]突然一個巨浪排山倒海而來,看得人心驚肉跳。

排山倒海

ㄆㄞ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
  1. 比喻力量、氣勢巨大。如:「大眾對於改革的呼聲如排山倒海而來,政府不得不重新檢視現有的政策。」《孽海花》第二五回:「耳中祇聽得排山倒海的風聲,園中樹木的摧折聲,門窗砰硼的開關聲。」

排山倒海

ㄆㄞ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

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語本袁山松《後漢書》。 移山倒海」、「雷霆萬鈞

用法

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用在「氣勢強盛」的表述上。

例句

  1. 輿論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無法抵擋
  2. 這個颱風挾著排山倒海之勢,向臺灣直撲而來。
  3. 可怕的山洪暴發,排山倒海地淹沒了整個部落。
  4. 敵人無法抵擋我軍排山倒海的攻勢,已經決定投降了。
  5. 表演結束,全場觀眾爆發出排山倒海的掌聲和歡呼聲。
  6. 面對股東們排山倒海般的斥責,董事長顯得坐立難安。
  7. 一個巨浪突然排山倒海而來,看得觀潮的民眾大呼過癮。
  8. 一個勢如排山倒海的浪頭襲來,瞬間就把小船給吞沒了!
  9. 暴動的群眾排山倒海地衝向軍警的防衛線,造成情況完全失控。

辨識

近義:移山倒海雷霆萬鈞勢不可當翻天覆地

參考詞語:「回山倒海、倒海排山、迴山倒海、迴山轉海

倒,音ㄉㄠˇ,傾覆。不可寫作「到」。

典故說明

「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書證

  1. 宋.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游山〉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2.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三.楚莫敖屈瑕》:「吞天浴日之濤,排山倒海之風。」
  3. 宋.陳師道〈劉道原畫讚〉:「雖一時貴權,氣燄勢力,排山倒海,不置也。」
  4. 《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晉軍只道本陣已得勝,爭先馳逐,勢如排山倒海,齊軍不能當,大敗而奔。」

在其他地方搜尋「排山倒海」

有提到「排山倒海」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