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方寸已亂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
  1. 心緒很亂。《石點頭.卷四.瞿鳳奴情愆死蓋》:「眼紅耳熱,胸前像十來個棰頭撞擊,方寸已亂。」《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我豈不知,只是方寸已亂,不繇妹子做主哩。」也作「方寸亂矣」。

方寸已亂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

方寸,指心。「方寸已亂」形容心緒煩亂。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

用法

心緒煩亂。

用在「煩燥慌亂」的表述上。

例句

  1. 發生這件意外,她方寸已亂,不知該怎麼辦。
  2. 方寸已亂的他經過幾天的調適,才恢復平靜。
  3. 此刻他方寸已亂,我們還是不要再來煩擾他了。
  4. 對方辯友出其不意地攻擊後,我方隊員方寸已亂,大大失去水準

辨識

近義:六神無主心慌意亂心亂如麻

參考詞語:「方寸須霺

典故說明

「方寸已亂」原作「方寸須霺」。「方寸」指心,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形骸」是指身體,「方寸」就是指心。「方寸已亂」就是指心緒受到影響,非常煩亂,出自《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三國時,蜀國大將徐庶很有才幹,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重用。魏國的曹操也很賞識他,想將他延攬過來為自己做事,便在一次戰役俘虜了他的母親。孝順的徐庶聽說母親落入敵人的手中,心情很亂,便對劉備說:「我本想助你完成大業,但今天母親被俘,我方寸須霺,無法對你有所幫助,請就此別去。」於是離開了劉備,歸附曹操。「方寸須霺」就是指心情很煩亂,手足無措。後來「方寸已亂」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緒煩亂。出現「方寸已亂」的書證如宋.洪邁《夷堅支志庚.卷八.王上舍》:「吾方寸已亂,何暇遷延!」

書證

  1. 宋.洪邁《夷堅支志庚.卷八.王上舍》:「吾方寸已亂,何暇遷延!」
  2. 《聊齋志異.卷三.庚娘》:「生揮涕驚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王十八婦也。向金大哭,請勿相棄。金曰:『我方寸已亂,何暇謀人?』」
  3.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我豈不知,只是方寸已亂,不繇妹子做主哩!」
  4. 《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你們別吵!我此刻方寸已亂,等我定一定神再談。」

在其他地方搜尋「方寸已亂」

有提到「方寸已亂」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