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朋比作仇

ㄆㄥˊ ㄅㄧˋ ㄗㄨㄛˋ ㄔㄡˊ
  1. 彼此勾結壞事。《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也作「朋比作奸」、「朋比為奸」。

朋比作仇

ㄆㄥˊ ㄅㄧˋ ㄗㄨㄛˋ ㄔㄡˊ

「作仇」猶「為奸」。「朋比作仇」猶「朋比為奸」。見「朋比為奸」條。01.《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

辨識

參考詞語:「朋比為奸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朋比為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憲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憲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個人的私心,經常互相勾結壞事。而遵守正道的人,就會遭到小人設計陷害、毀謗,往往不得善終。小人總是經常奸計得逞,而正直忠貞之人卻總是無法戰勝,這樣的形勢,身為一國的君主,怎能不加以戒惕!」後來「朋比為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互相勾結做壞事。

書證

  1. 《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

在其他地方搜尋「朋比作仇」

有提到「朋比作仇」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