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望洋興歎

ㄨㄤˋ ㄧㄤˊ ㄒㄧㄥ ㄊㄢˋ
  1. 仰視著海洋發出感嘆。語本《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後比喻眼界大開而驚奇讚嘆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無可奈何。《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歎了。」也作「望洋驚嘆」。

望洋興歎

ㄨㄤˋ ㄧㄤˊ ㄒㄧㄥ ㄊㄢˋ

歎,同「」。「望洋興歎」即「望洋興嘆」。見「望洋興嘆」條。01.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一○.詩歌五》:「真能籠乾坤萬里於一詠之內,千古吟人,望洋興歎。」按:此指自嘆不如。02.《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歎了。」按:此指無能為力。

辨識

參考詞語:「望洋興嘆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望洋興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書證

  1. 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一○.詩歌五》:「真能籠乾坤萬里於一詠之內,千古吟人,望洋興歎。」按:此指自嘆不如。
  2. 《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歎了。」按:此指無能為力。

在其他地方搜尋「望洋興歎」

有提到「望洋興歎」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