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束之高閣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1.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
    [例]由於緊腳,那雙新鞋一直被他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1.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晉書.卷七三.庾亮傳》:「京兆杜乂、陳郡殷浩並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語人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閣」。

束之高閣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閣樓上。比喻棄置不用。語出晉.習鑿齒《漢晉春秋》。

用法

比喻棄置不用。

用於「輕視忽略」的表述上。

例句

  1. 書買回來後,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們束之高閣。
  2. 他自從和導演發生爭執後,就被束之高閣,幾乎沒有戲可演。
  3. 自從畢業之後,數學課本早被我束之高閣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4. 去年他一心想學攝影,如今卻將相機束之高閣,興趣可變得真快。
  5. 每次遇到同樣狀況,就召開會議熱烈討論,但是決議都被束之高閣,並未執行
  6. 多年前就已有預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閣,如今問題真發生了,不是很冤枉嗎?

辨識

近義:打落冷宮、置之不理置之腦後

反義:物盡其用

參考詞語:「庋之高閣、束置高閣、束高閣、置之高閣

典故說明

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書證

  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劉孝標注引《漢晉春秋》︰「是時,杜乂、殷浩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清定,然後議其所任耳!』」(源)
  2. 南朝梁.費昶〈贈徐郎〉詩:「射策除郎,明經拜爵。家盈鞶帨,人有丹雘。車載斗量,束之高閣。」
  3. 宋.司馬光〈論風俗札子〉:「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
  4. 明.瞿式耜〈顯考府君行狀〉:「當新舊交乘之會,更文移舞弄之秋,易嚮東西,移手上下,一切已行規制,束之高閣。」
  5. 清.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變法通議.論科舉》:「然則出洋學生中之未嘗無才,昭昭然矣。顧乃束之高閣,聽其自窮自達,不一過問。」

在其他地方搜尋「束之高閣」

有提到「束之高閣」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