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東風射馬耳

ㄉㄨㄥ ㄈㄥ ㄕㄜˋ ㄇㄚˇ ㄦˇ
  1. 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也作「東風吹馬耳」。

東風射馬耳

ㄉㄨㄥ ㄈㄥ ㄕㄜˋ ㄇㄚˇ ㄦˇ

即「馬耳東風」。見「馬耳東風」條。01.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源)

辨識

參考詞語:「馬耳東風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正是對事情漠不關心。

書證

  1.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源)

在其他地方搜尋「東風射馬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