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樂業安居

ㄌㄜˋ ㄧㄝˋ ㄢ ㄐㄩ
  1. 人民生活安定,且樂於其所從事的工作。《西遊記》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後種松柟,桃李棗梅,無所不備,逍遙自在,樂業安居不題。」也作「安居樂業」。

樂業安居

ㄌㄜˋ ㄧㄝˋ ㄢ ㄐㄩ

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01.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02.《西遊記》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後種松柟,桃李棗梅,無所不備,逍遙自在,樂業安居不題。」

辨識

參考詞語:「安居樂業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安居樂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自古以來,人民都有「安居樂業」的渴望。早在先秦典籍《老子》中,對於人民理想生活的雛形便有過如此一段描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其描述之理想情境為:人人能吃得美味,穿得足夠,住得安穩,工作愉快。雖然與鄰國距離相近,但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故人民之間不必因交易所需而往來。這樣的概念也呈現於漢代史書《漢書》,在論述經濟思想的〈貨殖傳序〉中陳述了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人,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各自的技能,其後代子孫也在適切的環境中,輕鬆學得先人所傳授的一切,大家都過著安定和樂的生活。而原文中有「各安其居而樂其業」這段話,後來「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活安定和樂,而且喜好自己的職業

書證

  1.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
  2. 《西遊記》第二八回:「前栽榆柳,後種松柟,桃李棗梅,無所不備,逍遙自在,樂業安居不題。」

在其他地方搜尋「樂業安居」

有提到「樂業安居」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