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樂極哀生

ㄌㄜˋ ㄐㄧˊ ㄞ ㄕㄥ

猶「樂極生悲」。見「樂極生悲」條。01.《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人情之於品物,樂極則哀生。」

辨識

參考詞語:「樂極生悲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樂極生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樂極生悲」原作「樂極則悲」。《淮南子》一書中,記錄了先秦時代孔子和弟子參觀祠廟的情形:孔子和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一種叫「宥卮」的盛酒器具。孔子說:「我之前就聽說過『宥卮』這種酒器,今天終於看到了!」孔子要弟子拿水來,把水灌進「宥卮」。水灌到中間時,本來傾斜的「宥卮」就變正了,水一灌滿,「宥卮」馬上就翻倒了。孔子看了,臉色一變,藉此對弟子們做機會教育說:「從這兒可以看到『持盈』的道理。」子貢聽了便問孔子什麼叫做「持盈」的道理,孔子說:「事物發展到了極盛,就會轉而衰退;歡樂到了極點,就會產生悲哀;太陽到了正午,就會開始西下;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才能守成。」後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歡樂到了極點,轉而發生悲哀。

書證

  1. 《三國志.卷六四.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諸葛恪》:「人情之於品物,樂極則哀生。」

在其他地方搜尋「樂極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