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樂道安貧

ㄧㄠˋ ㄉㄠˋ ㄢ ㄆㄧㄣˊ
  1. 安於貧賤的處境,而以求立身處世的大道為樂。《晉書.卷九一.儒林傳.范平等傳.史臣曰》:「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元.施惠《幽閨記》第一一齣:「樂道安貧巨儒,嗟怨是何如?」

樂道安貧

ㄌㄜˋ ㄉㄠˋ ㄢ ㄆㄧㄣˊ

即「安貧樂道」。見「安貧樂道」條。01.《晉書.卷九一.儒林列傳》:「史臣曰:『……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02.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九齣:「身淹滯,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辨識

參考詞語:「安貧樂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書證

  1. 《晉書.卷九一.儒林列傳》:「史臣曰:『……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並通儒之高尚者也。』」
  2. 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九齣:「身淹滯,謾高歌劍鋏,樂道安貧,待時終覓上天梯。」

在其他地方搜尋「樂道安貧」

有提到「樂道安貧」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