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汗馬之勞

ㄏㄢˋ ㄇㄚˇ ㄓ ㄌㄠˊ
  1. 本指做戰時,戰馬奔馳而大量出汗。語出《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後比喻戰功或工作的成績與辛勞。《史記.卷三九.晉世家》:「矢石之難,汗馬之勞,此復受次賞。」也作「汗馬功勞」、「汗馬功績」、「汗馬勛勞」、「汗馬之功」、「汗馬之績」。

汗馬之勞

ㄏㄢˋ ㄇㄚˇ ㄓ ㄌㄠˊ

猶「汗馬功勞」。見「汗馬功勞」條。01.《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源)02.《漢書.卷六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也,夷狄之地何足以為一日之閒,而煩汗馬之勞乎!」

辨識

參考詞語:「汗馬功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汗馬功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書證

  1. 《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家困而上弗論,則窮矣。」(源)
  2. 《漢書.卷六四.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也,夷狄之地何足以為一日之閒,而煩汗馬之勞乎!」

在其他地方搜尋「汗馬之勞」

有提到「汗馬之勞」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