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流言飛文

ㄌㄧㄡˊ ㄧㄢˊ ㄈㄟ ㄨㄣˊ
  1. 沒有根據的話,多用於毀謗議論挑撥他人。《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是以群小窺見間隙,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唐.柳宗元〈與裴塤書〉:「然若僕者,承大慶之後,必有殊澤,流言飛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也作「流言蜚語」。

流言飛文

ㄌㄧㄡˊ ㄧㄢˊ ㄈㄟ ㄨㄣˊ

文,文字。「流言飛文」猶「流言蜚語」。見「流言蜚語」條。01.《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是以群小窺見間隙,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02.唐.柳宗元〈與裴塤書〉:「然若僕者,承大慶之後,必有殊澤,流言飛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

辨識

參考詞語:「流言蜚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流言蜚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流語蜚語」係由「流言」及「蜚語」二語組合而成。 「流言」是出自《書經.金縢》,根據記載,周武王去世之後,由於成王年幼,由周公代為攝政政權集於一人。武王之弟管叔和蔡叔疑周公有篡位之嫌,不利成王,便在國中散布謠言,挾武庚叛亂,後為周公所平。 「流言」一語亦見於禮記.儒行》,裡頭描述士人之間的交往,有共同的志趣,相處起來很快樂,即使很久沒有見面,對彼此的信任也不會受到謠言的破壞,這樣才是真正的朋友。此處的「流言」亦是謠言的意思。 「蜚語」則是出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書證

  1.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是以群小窺見間隙,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譁於民間。」
  2. 唐.柳宗元〈與裴塤書〉:「然若僕者,承大慶之後,必有殊澤,流言飛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

在其他地方搜尋「流言飛文」

有提到「流言飛文」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