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游刃有餘

ㄧㄡˊ ㄖㄣˋ ㄧㄡˇ ㄩˊ
  1. 廚師解牛時,技術熟練,刀刃在骨節間的空隙自由移動,未遭阻礙。比喻做事技巧純熟,勝任愉快。語本《莊子.養生主》。
    [例]這件工作對他而言,絕對是游刃有餘。

游刃有餘

ㄧㄡˊ ㄖㄣˋ ㄧㄡˇ ㄩˊ
  1. 比喻對於事情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參見遊刃有餘」條。如:「這件工作對他而言,絕對是游刃有餘的。」

游刃有餘

ㄧㄡˊ ㄖㄣˋ ㄧㄡˇ ㄩˊ

即「遊刃有餘」。見「遊刃有餘」條。01.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茍得其道,則游刃有餘,觸地元吉,何違天心于戎貊?」02.《螢窗異草.卷三.青眉》:「儂視君之業,雖未能游刃有餘,而尚可以進乎技。」

辨識

參考詞語:「遊刃有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遊刃有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遊刃有餘」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書證

  1. 晉.孫盛〈老聃非大賢論〉:「茍得其道,則游刃有餘,觸地元吉,何違天心于戎貊?」
  2. 《螢窗異草.青眉》:「儂視君之業,雖未能游刃有餘,而尚可以進乎技。」

在其他地方搜尋「游刃有餘」

有提到「游刃有餘」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