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火熱水深

ㄏㄨㄛˇ ㄖㄜˋ ㄕㄨㄟˇ ㄕㄣ
  1. 比喻處境的困苦艱難。參見水深火熱」條。如:「戰亂中的人民,過著火熱水深的生活。」

火熱水深

ㄏㄨㄛˇ ㄖㄜˋ ㄕㄨㄟˇ ㄕㄣ

即「水深火熱」。見「水深火熱」條。01.《花月痕》第五○回:「我算什麼,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於火熱水深,措天下於泰山磐石。」
02.清.鄭廉〈豫變紀略序〉其一:「竊念啟、正二十餘年中,始而黨錮,繼而誅鋤,積而為旱蝗、饑饉疫癘兵戈之變,天中片壤,不啻火熱而水深。」

辨識

參考詞語:「水深火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水深火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燕國內亂,齊國乘機攻打燕國,燕國邊防毫不抵抗,結果大敗。這時有人勸齊宣王占領燕國,也有人勸他不要占領。齊宣王覺得吞併燕國是天意,但孟子對他說:「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喜悅快樂,那麼您就吞併它,就像武王伐紂一樣。如果您吞併燕國,燕國人民不喜悅快樂,那麼您就不要吞併它,就像文王時,因為紂還有賢臣,所以文王不伐紂一樣。今天以萬乘大國去征伐另外一個萬乘大國,對方人民所以捧著食物、飲水前來迎接,必定是渴盼來軍能解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中。假如來軍不但不能解救他們,反而使他們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們逃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來歡迎來軍去占領他們的國家?」後來「水深火熱」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出來,比喻處境非常艱困、痛苦。

書證

  1. 《花月痕》第五○回:「我算什麼,明相國不動聲色,卻出斯民於火熱水深,措天下於泰山磐石。」
  2. 清.鄭廉〈豫變紀略序〉其一:「竊念啟、正二十餘年中,始而黨錮,繼而誅鋤,積而為旱蝗、饑饉、疫癘、兵戈之變,天中片壤,不啻火熱而水深。」

在其他地方搜尋「火熱水深」

有提到「火熱水深」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