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無可如何

ㄨˊ ㄎㄜˇ ㄖㄨˊ ㄏㄜˊ
  1. 毫無辦法。形容事情已成定局而無法改變
    [例]雖知道事情已無可如何了,但他仍不放棄,繼續奔走,企圖挽救。

無可如何

ㄨˊ ㄎㄜˇ ㄖㄨˊ ㄏㄜˊ
  1. 毫無辦法。形容事情已成定局而無法改變。《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知道事已無可如何,只得叫他寫了一張紙,自己帶著女兒養活去了。」《紅樓夢》第二回:「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也作「無可奈何」。

  2. 不知道該怎麼辦。形容喜極的樣子。《老殘遊記》第四回:「卻遇老殘借他的外間,請本店的人,自然是他二人上座,喜歡的無可如何。」

無可如何

ㄨˊ ㄎㄜˇ ㄖㄨˊ ㄏㄜˊ

猶「無可奈何」。見「無可奈何」條。01.《文史通義.卷四.質性》:「大約樂至沉酣,而惜光景,必轉生悲;而憂患既深,知其無可如何,則反為曠達。」02.《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他雖如此說,無奈人家只是不肯送,便也無可如何,只得罷手。」

辨識

參考詞語:「無可奈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無可奈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可奈何」這句成語指的是毫無辦法沒有辦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東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秦王懸賞千金要他的腦袋。太子丹聽了說:「樊將軍是來投靠我的,我怎能為了自己而殺了他?請你再想別的方法。」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私下去見樊於期,告訴他這個想法。樊於期聽了後,馬上拔出利劍當場自殺。太子丹聽說這件事,趕去阻止卻已經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哭失聲。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只有將樊於期的頭放在盒子裡封起來,交給荊軻,讓他帶去秦國求見秦王。後來「無可奈何」就用來指毫無辦法或沒辦法可想的意思。

書證

  1. 《文史通義.卷四.質性》:「大約樂至沉酣,而惜光景,必轉生悲;而憂患既深,知其無可如何,則反為曠達。」
  2. 《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他雖如此說,無奈人家只是不肯送,便也無可如何,只得罷手。」

在其他地方搜尋「無可如何」

有提到「無可如何」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