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略識之無

ㄌㄩㄝˋ ㄕˋ ㄓ ㄨˊ
  1. 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六、七個月時,即可辨識之、無二字,百試不差。見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後用略識之無來指人識字不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最可笑的,還有一斑市儈,不過略識之無,因為豔羨那些斗方名士,要跟著他學,出了錢叫人代作了來,也送去登報。」

略識之無

ㄌㄩㄝˋ ㄕˋ ㄓ ㄨˊ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趙翼〈題岫雲女史雙清閣詩本〉詩其四:「略識之無便目存,生平未上學堂門。」

辨識

參考詞語:「不識之無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二字。後世便以「」、「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書證

  1. 清.趙翼〈題岫雲女史雙清閣詩本〉詩其四:「略識之無便目存,生平未上學堂門。」

在其他地方搜尋「略識之無」

有提到「略識之無」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