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當仁不遜

ㄉㄤ ㄖㄣˊ ㄅㄨˋ ㄒㄩㄣˋ (變) ㄉㄤ ㄖㄣˊ ㄅㄨˊ ㄒㄩㄣˋ

遜,謙讓。「當仁不遜」猶「當仁不讓」。見「當仁不讓」條。01.宋.魏了翁〈送宇文侍郎知廬州〉詩:「再拜亟祗命,當仁不敢遜。」

辨識

參考詞語:「當仁不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當仁不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的重要呢?因為「」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書證

  1. 宋.魏了翁〈送宇文侍郎知廬州〉詩:「再拜亟祗命,當仁不敢遜。」

在其他地方搜尋「當仁不遜」

有提到「當仁不遜」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