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相遇如賓

ㄒㄧㄤ ㄩˋ ㄖㄨˊ ㄅㄧㄣ

猶「相敬如賓」。見「相敬如賓」條。01.《魏書.卷五九.蕭寶夤列傳》:「寶夤每入室公主必立以待之,相遇如賓,自非太妃疾篤,未曾歸休。」

辨識

參考詞語:「相敬如賓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相敬如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敬如賓」原作「相待如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載,春秋時代,晉文公派大夫臼季出使他國。途中經過冀地時,看到冀缺在田裡除草,而他的妻子送飯給他吃時,兩人彼此恭敬,就好像在對待賓客一樣。回到晉國後,臼季就告訴晉文公這件事,並說:「恭敬是德性的集中表現能夠做到恭敬,就必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才能用以治理人民。」極力推薦冀缺,希望晉文公重用。但是晉文公認為冀缺的父親有罪,是不能任用的。臼季說:「父親的過失,是不應該牽連子女的。像古時候舜因為懲罰有罪,流放了鯀,但卻舉拔賢人而重用了禹;管仲是桓公的敵人,但桓公以他為相而成就了霸業。君王在任用賢人時,只要取用其長處就可以了。」因此,晉文公放棄成見,任命冀缺為下軍大夫。後來「相敬如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相待如賓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夫妻間相處融洽,互相敬愛。

書證

  1. 《魏書.卷五九.蕭寶夤列傳》:「寶夤每入室,公主必立以待之,相遇如賓,自非太妃疾篤,未曾歸休。」

在其他地方搜尋「相遇如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