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眾腋成裘

ㄓㄨㄥˋ ㄧˋ ㄔㄥˊ ㄑㄧㄡˊ

猶「集腋成裘」。見「集腋成裘」條。01.唐.殷文圭〈後唐張崇修廬州外羅城記〉:「是以多士之歸也,如百川赴海;群材之用也,若眾腋成裘。」

辨識

參考詞語:「集腋成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集腋成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後來「集腋成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書證

  1. 唐.殷文圭〈後唐張崇修廬州外羅城記〉:「是以多士之歸也,如百川赴海;群材之用也,若眾腋成裘。」

在其他地方搜尋「眾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