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穿鑿傅會

ㄔㄨㄢ ㄗㄨㄛˋ ㄈㄨˋ ㄏㄨㄟˋ

」同「」。「穿鑿傅會」即「穿鑿附會」。見「穿鑿附會」條。01.宋.陸九淵〈與孫季和書〉:「學不至道,而日以規規小智,穿鑿傅會,如蛆蠹,如蟊賊,以自適。」02.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序〉:「若稍肆焉,則穿鑿傅會、破碎支離之弊出矣。」

辨識

參考詞語:「穿鑿附會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穿鑿附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書證

  1. 宋.陸九淵〈與孫季和書〉:「學不至道,而日以規規小智,穿鑿傅會,如蛆蠹,如蟊賊,以自適。」
  2. 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序〉:「若稍肆焉,則穿鑿傅會、破碎支離之弊出矣。」

在其他地方搜尋「穿鑿傅會」

有提到「穿鑿傅會」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