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精思熟慮

ㄐㄧㄥ ㄙ ㄕㄡˊ ㄌㄩˋ

猶「深思熟慮」。見「深思熟慮」條。01.《宋史.卷三八○.何鑄列傳》:「願陛下事無大小,精思熟慮,求其至當而行。」

辨識

參考詞語:「深思熟慮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貞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而讓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必想得太深遠,也不必堅持高尚的行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慮」之「」為仔細、精詳的意思,此一詞語見於史記.卷七二.穰侯列傳》。穰侯為戰國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時以他為相。當時穰侯為擴張秦國領土而欲攻魏,於是派兵包圍魏都大梁。魏國大夫須賈為使其退兵,前往求見,分析秦、楚、趙、魏等各國間的依存與利益關係,然後說明秦之攻魏絕對是弊多於利,要穰侯「熟慮之而無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棄攻打魏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深思熟慮」,用來說明凡事要仔細而深入地考慮

書證

  1. 《宋史.卷三八○.何鑄列傳》:「願陛下事無大小,精思熟慮,求其至當而行。」

在其他地方搜尋「精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