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罔知所措

ㄨㄤˇ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
  1. 知道該怎麼辦。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水滸傳》第四回:「嚇得莊家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罔知所措

ㄨㄤˇ ㄓ ㄙㄨㄛˇ ㄘㄨㄛˋ

猶「不知所措」。見「不知所措」條。01.《太平廣記.卷四八四.李娃傳》引《異聞集》:「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02.《水滸全傳》第四回:「嚇得莊家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辨識

參考詞語:「不知所措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知所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第一個提出國富兵強理論的人,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也被奉為法家之祖。他輔佐齊桓公,使他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桓公尊為「仲父」。《管子》一書是他的思想代表作。在〈七臣七主〉篇中,評論七種國君和七種臣子行為的得失。說明君主治國的態度和方法,在在影響了臣子和人民的行為。其中提到一種擅作威福的暴君,喜怒無常,動輒嚴厲治罪而殺人,絕不寬赦,那麼臣子就會震驚而不知如何是好。君主若不及時覺悟,則國家的法度日漸衰敗,國家也就不再安定了。後來「不知所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也有人以為這句成語是從《論語.子路》中,孔子所說的「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演變而來。一個國家不行禮樂,刑罰不公平,人民當然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了。《論語》原文中的「」,就是「」的通假字。

書證

  1. 《太平廣記.卷四八四.李娃傳》引《異聞集》:「生惶惑發狂,罔知所措。」
  2. 《水滸全傳》第四回:「嚇得莊家目睜口呆,罔知所措。」

在其他地方搜尋「罔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