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背水一戰

ㄅㄟˋ ㄕㄨㄟˇ ㄧ ㄓㄢˋ
  1. 背臨河水擺下戰陣,原指臨敵時後退無路的拚戰策略。古書中有「背水陣」的記載,見《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傳》。後引申指陷入絕境中的決死戰鬥。
    [例]今天這場決賽,如想晉級,只有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

ㄅㄟˋ ㄕㄨㄟˇ ㄧ ㄓㄢˋ
  1. 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參見背水陣」條。如:「今天這場比賽一定要贏,大家要背水一戰了!」

背水一戰

ㄅㄟˋ ㄕㄨㄟˇ ㄧ ㄓㄢˋ (變) ㄅㄟˋ ㄕㄨㄟˇ ㄧˊ ㄓㄢˋ

「背水一戰」的「背水」,就是背對著河流,毫無退路的意思。「背水一戰」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語或本《尉繚子.天官》。 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用法

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

用在「勇猛奮戰」、「奮力一搏」的表述上。

例句

  1. 同志們!我們已無退路,準備背水一戰吧!
  2. 今年再考不上,我就沒機會了,我只有背水一戰!
  3. 如今我們陷入重圍,只好背水一戰,殺出一條血路。
  4. 我們已下定背水一戰的決心,一定要衝出敵軍包圍
  5. 事到如今,就剩這點資源,大家背水一戰,全力一搏吧!
  6. 雖然局勢極為危險,但為了死裡求生,只好背水一戰了。
  7. 形勢已不容我軍後退之路,大家只有背水一戰,和敵人拚一死活了!
  8. 下場比賽已不能再輸,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做好背水一戰的心理準備。

辨識

近義:孤注一擲背城借一破釜沉舟

反義:臨陣脫逃

參考詞語:「背水陳

典故說明

「背水一戰」原作「背水陳」。戰國時,梁惠王問尉繚子說:「我聽說黃帝有刑德之說,靠它可以百戰百勝,有這回事嗎?」尉繚子說:「不是這樣的,黃帝的刑德之說,是指用武力討伐敵人,用文德治理天下,和國君所要追求的流年方位無關。假設今天有一座城池,用什麼方法都攻不下來,如果按陰陽五行,難道沒有任何吉時是適宜攻城的嗎?其實這座城會無法攻破,完全是因為它的防護堅固,城內兵器完備,糧食物資充足,又有豪傑之人同心協力的固守。如果不是這樣,城就很容易攻下了。這樣看來,要找良辰吉日不如多花心思在行動策略上。《天官》中曾說:『背靠著水部陣,等於是把部隊置於死地;面對著山坡擺陣,簡直是自廢兵力。』但想當初武王伐紂時,就是背著濟水、面對牧野山坡列陣,以二萬多人的兵力,去迎戰紂王的數十萬大軍,那紂王不是得了《天官》書中的陣式之利,必勝無疑嗎?但是後來武王仍然打贏這場仗,滅了商朝。所以能百戰百勝並不在於選對良辰吉日,而完全是人的努力。」這裡提到了「背水陳」,也就是「背水布陣」的意思,可能就是後來「背水一戰」這句成語出處用來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

書證

  1. 宋.謝翱〈文房四友歎〉詩:「荊山風雨朝暮號,璞在吾懷足何罪?恨不雪恥酬諸姬,背水一戰漢為池。」
  2. 宋.秦觀〈將帥策〉:「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3. 元.劉壎〈書南居陳君丁亥集後〉:「淮陰,漢大將,以背水一戰傳;公瑾,江東豪傑,以赤壁一捷傳。」
  4. 明.王翰〈過韓廟〉詩:「西來鐵馬疾如風,魏豹就虜猶兒童。背水一戰趙壁破,飛書纔入燕城崩。」

在其他地方搜尋「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