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自保不暇

ㄗˋ ㄅㄠˇ ㄅㄨˋ ㄒㄧㄚˊ

猶「自顧不暇」。見「自顧不暇」條。01.《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七.安帝義熙五年》:「羌見伐齊,殆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辨識

參考詞語:「自顧不暇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自顧不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劉聰是東晉十六國時匈奴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劉淵死後自立為帝。隔年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繼而殺之。後又攻陷長安,擄晉湣帝司馬鄴。當時晉朝大將軍趙固攻河東,揚言要活捉劉聰的兒子劉粲,以贖回晉湣帝。晉軍企圖偷渡洛水和汭水,襲擊劉粲的部隊,劉粲的部下王翼光發現後,馬上報告劉粲。但劉粲太過輕敵,認為趙固連堅守都忙不過來,哪裡還能渡河偷襲?沒想到當夜,晉軍就渡河襲敗了劉粲的軍隊。後來「自顧不暇」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身難保,沒有餘力再管別的事情。

書證

  1. 《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七.安帝義熙五年》:「羌見伐齊,殆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在其他地方搜尋「自保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