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莫逆之友

ㄇㄛˋ ㄋㄧˋ ㄓ ㄧㄡˇ
  1. 彼此心意相通,情誼深厚的要好朋友。語本《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周書.卷三七.張軌傳》:「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也作「莫逆交」、「莫逆之交」。

莫逆之友

ㄇㄛˋ ㄋㄧˋ ㄓ ㄧㄡˇ

猶「莫逆之交」。見「莫逆之交」條。01.《周書.卷三七.張軌列傳》:「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

辨識

參考詞語:「莫逆之交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莫逆之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莊子》一書中對生命的認識有許多闡述。例如在〈大宗師〉一文裡,記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等四人,互相談論道:「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背脊,將『死』當作尾脊骨,或者是有誰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為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結果四個人都心領意會於生命來自於無而至於有,最後又歸於死亡─即無。因而四人相視而笑,彼此心意相通,遂結為至交好友。後來「莫逆之交」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

書證

  1. 《周書.卷三七.張軌列傳》:「軌少好學,志識開朗,初在洛陽,家貧,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

在其他地方搜尋「莫逆之友」

有提到「莫逆之友」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