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蠢若木雞

ㄔㄨㄣˇ ㄖㄨㄛˋ ㄇㄨˋ ㄐㄧ
  1. 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也作「呆若木雞」。

蠢若木雞

ㄔㄨㄣˇ ㄖㄨㄛˋ ㄇㄨˋ ㄐㄧ

猶「呆若木雞」。見「呆若木雞」條。01.《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辨識

參考詞語:「呆若木雞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呆若木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呆若木雞」的「木雞」指木製的雞,見於《莊子.達生》中,原是用來比喻訓練有素的鬥雞,在任何情況下都十分沉著,紋風不動。鬥雞,是一種使雞相鬥決勝負遊戲。從前有個叫紀渻(ㄒㄧㄥˇ)子的人為齊王馴養這種戰鬥用雞,十天後齊王問:「可以了嗎?」他回答道:「還不行!牠看來還是很驕傲,很容易衝動。」又過了十天,齊王再度詢問,他仍說:「還是不行!別的雞鳴叫,牠就跟著叫,不夠沉著。」再過十天,齊王再問,他又說:「還是不行!牠的氣勢還太旺盛。」終於在十天後,齊王再問時,他說:「可以了!牠現在對於其他同伴的鳴叫毫無反應,沈穩的態度使牠外表看來像是隻木製的雞,可說是已具備了完善的戰鬥力。我想別的雞只要看到牠的樣子,一定不敢應戰轉身就跑。」後來,這隻雞果然百戰百勝。莊子的這則故事裡,其實是以那隻看似「木雞」的鬥雞來比喻學養高深,態度穩重,從而故有「木雞養到」之語。但後人又取「木雞」不動的停滯模樣形容失神的樣子,後來「呆若木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愚笨或受驚嚇而發愣的樣子。

書證

  1. 《聊齋志異.卷四.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在其他地方搜尋「蠢若木雞」

有提到「蠢若木雞」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