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西山日薄

ㄒㄧ ㄕㄢ ㄖˋ ㄅㄛˊ
  1.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宋.洪咨夔〈賀新郎.誰識昂昂鶴〉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卻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也作「西山日迫」、「日薄西山」。

西山日薄

ㄒㄧ ㄕㄢ ㄖˋ ㄅㄛˊ

猶「日薄西山」。見「日薄西山」條。01.宋.洪咨夔〈賀新郎.誰識昂昂鶴〉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卻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

辨識

參考詞語:「日薄西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日薄西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書證

  1. 宋.洪咨夔〈賀新郎.誰識昂昂鶴〉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卻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

在其他地方搜尋「西山日薄」

有提到「西山日薄」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