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辯同河瀉

ㄅㄧㄢˋ ㄊㄨㄥˊ ㄏㄜˊ ㄒㄧㄝˋ

猶「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01.《藝文類聚.卷三八.禮部上.祭祀》引南朝梁.徐悱妻劉氏〈祭夫文〉:「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辯同河瀉。」

辨識

參考詞語:「口若懸河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書證

  1. 《藝文類聚.卷三八.禮部上.祭祀》引南朝梁.徐悱妻劉氏〈祭夫文〉:「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辯同河瀉。」

在其他地方搜尋「辯同河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