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逢場作戲

ㄈㄥˊ ㄔㄤˇ ㄗㄨㄛˋ ㄒㄧˋ
  1. 原指江湖藝人遇有合適場所就當眾表演。後指在某種場合順應情境而隨意應付,並不當真。
    [例]他只不過是逢場作戲,這信口的承諾豈能當真。

逢場作戲

ㄈㄥˊ ㄔㄤˊ ㄗㄨㄛˋ ㄒㄧˋ
  1. 藝人遇到合適的場所,就開場表演。《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

  2. 隨事應景,偶爾遊戲玩耍。《三俠五義》第六○回:「劣兄雖有兩面。也不過逢場作戲,幸喜不失本來面目。」《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定輝倒也罷了,不過逢場作戲,華甫到了這金迷粉醉的世界,不覺神魂飄蕩。」也作「逢場作樂」。

逢場作戲

ㄈㄥˊ ㄔㄤˇ ㄗㄨㄛˋ ㄒㄧˋ

藝人遇到合適的場所,就開場表演。語出《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後用「逢場作戲」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用法

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用在「虛意應付」的表述上。

例句

  1. 雖然是逢場作戲,但誰能保證不會假戲真作!
  2. 我以為你是真心愛我,沒想到只是在逢場作戲。
  3. 談感情應該要認真,千萬不可以有逢場作戲的心態
  4. 我並不欣賞,他那種視人生如逢場作戲的隨性態度
  5. 他為了怕朋友掃興,才逢場作戲出去打牌,千萬不要誤會他嗜賭如命。
  6. 她雖然不願意,但為了不傷父母親之心,只好在相親會上逢場作戲一番。

辨識

參考詞語:「當場作戲、逢場作樂、逢場遊戲

典故說明

「逢場作戲」原指江湖賣藝之人到了可以表演的地方就開場,在《景德傳燈錄》中描述鄧隱峰辭別道一禪師,禪師問他要去哪裡,他說去石頭大師之處,禪師告訴他:「石頭路滑。」意思是從石頭大師那兒很難學到東西。鄧隱峰卻回答說:「竿木隨身,逢場作戲。」「竿木」是架野臺的木材,江湖藝人隨身攜帶,遇到適合的場地就可以架臺開演,在禪宗語錄中多指悟道不拘時間地點。之後「逢場作戲」又引申出藉著機會遊戲一番。如: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這闋詞是蘇軾有天帶著歌妓拜見大通禪師,見大通禪師臉色不悅,便作這首小詩讓歌妓吟唱。其中「逢場作戲」已轉為藉機娛樂一下之意。後來「逢場作戲」就被用來比喻隨事應景,藉機遊戲玩耍一番,並非正經。

書證

  1. 《景德傳燈錄.卷六.江西道一禪師》:「鄧隱峰辭師,師云:『什麼處去?』對云:『石頭去。』師云:『石頭路滑。』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源)
  2. 宋.蘇軾〈南歌子.日簿花房綻〉詞:「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3. 《水滸傳》第二七回:「他們是衝州撞府,逢場作戲,陪了多少小心得來的錢物。」
  4.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前日學生到宅上,就是諸君作主。今日諸君見顧,就是學生做主。逢場作戲,有何不可?」
  5. 《三俠五義》第六○回:「兆蘭接來一看,原是三個皮套做成皮臉兒,不覺笑道:『小弟從今方知仁兄是兩面人了。』北俠亦笑道:『劣兄雖有兩面,也不過逢場作戲,幸喜不失本來面目。』」
  6.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世外閒身,名心都盡;逢場作戲,勝敗何關?」

在其他地方搜尋「逢場作戲」

有提到「逢場作戲」的條目